中史科存廢

有人認為香港應該廢除中史科,將中國歷史相關內容合併至世界歷史科,我對此不敢苟同。誠言,現行中史科的大一統觀念以中原皇朝中心史觀、包含多個民族的「中華民族」論確實為人詬病,但不等於就要全盤否定香港傳承漢文化的史實。此外,傳統「從古至今」的歷史教學方式,亦會初學歷史者(尤其是生活的地區並非所謂的「文明起源地」)覺得「幾千幾萬年前離我家很遠的地方發生的事干我屁事?」,於是一開始學歷史就失去興趣。

東亞史宜納入日韓

為何不可以從自己身處時代為起點去追本溯源,以及由自己的地方出發再擴展至整個文化圈呢?中史科以中國近代版圖範圍作為標準的同時又偏重中原皇朝,又結合所謂的中華民族論,把統治這片土地的各個政權皆視為傳承,不管各政權與漢文化的親疏皆納入範圍,卻又把文化與漢文化親近的日本、韓國、越南、琉球排拒在外,我認為極不恰當,而且違反傳統的華夷之辨,是現代中國大一統國族主義的產物。包括漢字文化圈的東亞史則會比現時的中史課程符合傳統的華夷史觀,即把整個漢字文化圈視為大華夏,其他為夷。

香港雖自秦朝起納入中原皇朝版圖,但一直位處邊陲,距離中原皇朝政治中心甚遠;而此後歷代皆有漢人或其前身華夏族遷入定居、繁衍,並成為主流民族,早已屬於漢文化圈一部份。無論是蒙元、滿清、英國等外族統治,皆沒有影響其主要人口構成,故此香港史不可能完全與漢文化或漢族史割裂。其位處邊陲,又使蒙元、滿清等政權干預較少,得以保存較為正統的漢文化;中共竊據中國大陸後大肆破壞傳統漢文化,香港亦由於受到不干預華人傳統文化的英國統治,不少民間文化得以傳承,甚至中國大陸人欲復興一些傳統民俗也要參照、學習香港的做法。香港的東亞史課程也應由香港此時此地之狀況上溯至古,擴展至全東亞,結合香港本位和漢本位來認識歷史,了解香港與整個漢字文化圈的關係。 然而,這種大華夏史觀的東亞史絕非過去那種把大一統視為常態、強大,視多國共存為不正常、弱小。

中共霸權抹銷南宋

中國歷史長河上分裂的時間長於統一,大一統皇朝的人民生活質素亦不一定比多國林立時高。富庶且曾經在香港建聖山(相當於臨時都城)的南宋長期被矮化,屬於中華淪陷時期的蒙元、滿清卻因為版圖廣大被歌頌,加上現時南宋被剔出高中課程,其實是配合中共的霸權主義,削弱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以及文化優越感。

香港的東亞史課程應要使學生以香港身為漢文化正統傳承為榮,同時對東亞其他地區和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了解東亞各地區和民族的文化是同一大框架下各自發展出自身特色,邊界不窒礙大華夏文化上的同質性之同時又突顯地方特色,百花齊放,不強行統一,互相尊重,方為現代的興(東)亞方式。至於漢字文化圈以外的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則視為外族殖民。例如課程中講述蒙元、滿清,應只著重於對漢地、朝鮮半島(高麗、朝鮮)、日本的政策,其他如蒙古西征、滿清征服西域(後命各新疆)等事則只在世界歷史科講述。另外還要介紹海外漢人、和人、朝鮮人、越南人、琉球人的歷史,還要著重介紹融入東亞其他民族的漢人移民後裔,包括日本的渡來人、韓國的九義士子孫、越南的明鄉人、琉球的閩人三十六姓等,東南亞華人歷史也應該佔一定篇幅。

文言不限中国境內

至於中文科的選材,文言文課文也不應局限於中國境內的作品,更應廣納漢字文化圈各地之優秀漢文著作,摒除大中華至上主義。現代漢語課文也應採納一些文辭優美、意義雋永、觀念正確的流行曲歌詞,視為新詩學習、欣賞,提升語文水平的同時也能鞏固香港學生對香港人身份認同以及個人品德修養,使語文教育回到正軌,香港方可真正光復。

-------------------------------------------------
支持《多聞》眾籌計劃,我們目標是集資12萬加元,這筆錢遠不夠在報紙買頭版,但可支持《多聞》抗共2年!
Bank interact 課金給《多聞》:tohk928@gmail.com
Subscribe us in:
Telegram Channel:
https://t.me/tohknew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多聞-117598966317804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OHKNEWS
Reddit:
https://www.reddit.com/user/TOHKnews

Share this articl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