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擬取消港澳人殊遇

文章有價,請課金支持作者繼續報道新聞及撰寫專欄抵抗加拿大紅媒,為加拿大港僑發聲。支持易博,即係支持你自己!Donation to author Apeiron Cheung, support him to fight against red media in Canada and supporting Canada Hong Kongers. 中共強推「港版國安法」,全球譁然,國歌法亦將於本周三(27日)在立法會二讀辯論,「一國兩制」陷入崩潰邊緣。台灣總統蔡英文晚上8時左右,在面書發帖,指台灣與民主陣營的夥伴,都和香港人民站在一起;並稱香港情勢一旦發生變化,將行使《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60條,即停用這法例,取消對香港人的特殊待遇,把香港當作大陸對待。

Read more

專訪羊羊:走佬到台灣

【專訪中出羊子】本報很榮幸邀請到身兼多重身份的中出羊子接受訪問。他較知名的身份包括香港城邦皇室昭明公主、輔仁媒體技術總監、大角咀羊頭佛學會好小器方丈等。2010年本土派在社交網絡起家,到之後幾年唱紅打黑、佔領中環(滙豐)、雨傘也一直備受香港傳媒冷處理。直至中出羊子(原名鍾銘麟)將自己身份證改名為中出羊子再於2015年參選,報紙才因為選舉條例被迫報道其姓名,以致本土派聲明大噪。可以說,沒有中出羊子,梁天琦參選時就不會受廣泛報道,更不會有後來波瀾壯濶的本土運動及2019年的憲法保衞戰。

Read more

林飛帆專訪

記:記者 林:林飛帆 記:這是你首次以民進黨副秘書長身份為蔡英文總統爭取連任的造勢晚會,反應如何呢? 林:我想用跑了幾個地方(的情況來講),我個人跑了三個地方:侯斯頓、洛杉磯、多倫多,這是最後一站。非常感謝很多鄉親很熱情的相挺,這次造勢大會蠻成功的,有很多鄉親遠道到這來,有很多多倫多還有滿地可的人也特地過來,所以是非常感謝大家支持這樣。 記:其實你是首次以助選團的身份到台灣宣傳。多倫多有很多台灣僑民,年青人也很多,你有什麼方法跟他們聯絡一下投給你們民進黨? 林:這次造勢大會就是一個場合,讓更多的年青朋友聚集在一起,不分世代,這次其實是我們選舉有兩個重點:第一是台灣要贏,第二是世代共贏。那所以,台灣要贏意思很簡單,是民主跟極權的對抗,世代共贏意思也很簡單,是需要跨世代合作一起打贏這場選戰。今天這個場合有老一輩的台胞,也有我們年輕一輩的留學生,和然後定居在這裏的年輕人,所以是正在在一個世代合作可以更好的場合上。 記:所以是達到了這一次的目標是傳承跟團結的目標嗎? 林:對。 記:我們都知道你從太陽花運動開始已經積極抵抗台灣紅色資本保護台灣本土經濟對外發展空間。最近不少國際品牌都向紅色資本低頭,你有甚麼建議給他們呢? 林:我覺得面對中國的各種滲透,其實全世界都面對這樣的問題,不是只有台灣,也包括香港,包括全世界各地,包括加拿大,包括多倫多、(記:NBA)是,其實全世界都面對中國對外擴展,都面對中國的一些不正當的滲透勾當,我想這是全球共同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台灣在過去十年前已經有概念就是中國因素,後來有一個相似的概念是被其他媒體跟學界掰出來的一個term叫Sharp Power,一直是一樣的,所以台灣的經驗是:我們比世界其他國家面對中國的滲透是第一道防線,各個國家擔心的事情已經在十幾二十年前早在台灣發生,只是當時國際社會並未充份認識到這件事情。甚至當時國際上有很多人把台灣視作過度宣揚、過度誇張中國的影響因素。但是我們看到中國在全球的勢力擴張,其實可以印證台灣作為抵抗威權的第一道防線。所以我們需要更多更緊密的跟國際上的合作。第二方面是台灣的經驗可以提供給國際社會。 記:最後一條問題,我們都知道香港有些僑胞在台灣組織活動。(林:是)他們是反共的義士,請問民進黨會不會有一些實際的行動支持他們呢? 林:我們現在其實對香港的運動,從這個政府到執政黨,其實我們的立場比較清楚,我們支持香港繼續爭取民主,我們也支持香港人爭取民主的抗爭,我們呼籲港府不要再使用這些暴力的行動去壓制香港人爭取民主的聲音。在台灣的香港朋友,我們可以提供一些最好的保護。現在已經有陸陸續續包括一些人道的協助……(記:會延長一些人道的……)我們對人道的協助的部份,我們盡可能會在個案需要的基礎上提供必要的協助,這是政府立場也是黨立場。 記:會考慮一下抵制港府官員或者警察進入台灣嗎?因為我們看到有人在台灣大選撕連儂牆的個案。 林:分幾個層次來講,若果在台灣有一些迫害港人的一些作為或者一些比如說,我們先前看到一些中國觀光客到台灣之後破壞連儂牆,這些問題我們都會快速明快的處理,包括我們先前看到的幾個個案,他們已經被遣送回國。所以,類似這種事情,我們法律上和制度上面,只要程序和法律上允許我們去做的,我們都會去做。那針對香港朋友的一些必要的協助,其實我們會按個案需要的情況下去提供必要的資源,這個都是目前政府應該做的事情。 記:好的飛帆,謝謝你!林:謝謝! 記者:Jane拍攝:John編輯:Apeiro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