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音樂港歷史(貳)

後來被統一口徑為「六七暴動」的暴力衝突,當時左仔稱之為反英抗暴。當時香港警察貪污成風,以「四大探長」著名;亦有不少華洋不平等之事,故社會上早有反英氣息。有中國共產黨背景的工聯會當時主辦六七暴動,不少工人收到錢罷工參與工運,加上中英街邊境衝突駁火、左仔到處放「菠蘿」,使英國政府發現到香港濃重的反英氣息並不是單靠早年港督金文泰的「古文復興運動」造成的文化屏障可以消除。於是英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及愛港歌曲,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利用滲透在香港的力量進行反擊,以中國民族主義對抗港人身份認同。包括強調血統的《龍的傳人》、中國人抗日的《勇敢中國人》等等。「認中關社」出身的泛民也與共產黨合流,在民主歌聲獻中華強調「愛(中)國」及「民主回歸」。

1982年的《勇敢中國人》是電視劇《萬水千山總是情》插曲,由汪明荃主唱,後來汪明荃晉身港區人大。歌曲背景是中華民國抗日時期,故此內容都是中國人抗日的民族主義。不過此劇只是有抗日內容,並非抗日神劇。歌詞不斷強調叫以香港人為對像的觀眾「做個勇敢中國人」。
八十年代,香港大學學生會主辦的學生運動,以「認中關社」為口號。香港早年只有港大一間大學,後來多了中大,到董建華時代才增加到八大。七十年代港大生為社會精英,「認中關社」口號也深深影響著香港的精英階層。
香港社運界利用中國人身份認同在對英談判中如魚得水,成功狐假虎威,於是只要一提出訴求,港府就會讓步。社運界建立了不少「發聲就完事」的成功例子。
當時香港社運界、演藝界合辦的民主歌聲獻中華、全港大遊行均是以愛(中)國為主調。當時一度爆發「碧街事變」演變成武力衝突,這場百萬人大遊行結果以司徒華宣布停止集會而一夜銷兵。

民主歌聲獻中華當中群星獻唱,來自北京的候德建獻唱改篇自台灣歌手李建復的《龍的傳人》。台灣是國民黨治下的中華民國,也提倡中國民族主義。《龍的傳人》裡強調血統論,「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不過事實上華人的瞳孔是啡色的。

經過八九六四之後,六四歌曲如雨後春筍,如達明一派的《天問》、Beyond的《爸爸媽媽》、梅艷芳的《血染的風采》等等。當時群星於跑馬地馬場舉行民主歌聲獻中華,獻唱包括《為自由》在內的多首歌曲。《為自由》一曲包含大量國語,暗示中國等於國語(北方胡語),並激起香港市民的愛(中)國心。雖然當時香港人雞飛狗走,個個移民,社會主調卻是港同盟、匯點(後來組成民主黨)提倡的「民主回歸」。結果愛中國的人留在香港「建設民主中國」,愛英屬香港自由空氣的人飛去英美澳加。有更多的人飛去英美澳加享受自由之後「愛中國」。

Roksa-------------------------------------------------
支持《多聞》眾籌計劃,我們目標是集資12萬加元,這筆錢遠不夠在報紙買頭版,但可支持《多聞》抗共2年!
Bank interact 課金給《多聞》:tohk928@gmail.com
Subscribe us in:
Telegram Channel:
https://t.me/tohknew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多聞-117598966317804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OHKNEWS
Reddit:
https://www.reddit.com/user/TOHKnews

Share this articl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