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如果是因為華夏傳統的血緣等級觀念而反華夏,那就更不要崇日崇韓,近現代日韓的尊卑上下觀念比起華人地區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真是不認同華夏而認同西洋文化,還是先練好英文或任何一種西洋語言吧。除此以外還要深入了解並實踐西洋文化,例如過洋節為主(具體視乎個人選擇的文化而定),日常飲食以吃西餐為主(在香港難找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正宗料理,多是多國混合或豉油西餐,可以不必太講究。除非自行煮食),偶爾才吃唐餐,也要接受西方人的禮儀(一般較華人地區常見禮儀較多身體接觸),這才是真正全盤西化,脫離華夏。香港就算以華夏文化為主,也是會包容其他文化,只是有主次之分。只要不是想取代華夏文化,不必擔心會受到歧視。 文革之後很多華夏傳統在大陸失傳,有不少近年復興的傳統習俗是學港澳台,所以本土絕不能不講華夏,華夏是幹,其他是枝,但枝如果全部被斬,整棵樹就會枯死。日本得到國際尊重,是因為他們學習西方的同時並沒有和自身傳統割裂,更不會否定「大和」。近代所謂「脫亞入歐」也是指政治體制、科技等學習歐洲,而非拋棄傳統。近代的政治體制、科技很多亦非歐洲傳統事物,而是近代產物。況且日本要求的是「和魂洋才」,「崇洋」卻不「媚外」,即是「我並不比你差,但我學習你的優點,令自己更好」。 無論是個人、家庭、組織、國家、民族,若要真正強大,這種自尊自重、莊敬自強的精神乃不可或缺。所以香港人絕不應因為華夏文化當中有糟粕就全盤否定、脫離華夏,而是發揚優點,檢討不足,通過學習他人優點去自我完善。正如一個有缺陷的人,也要先承認自己缺陷,再發揮自己長處,令自己變得更好,甚至做得比健全的人更好,而非否定自己、搖尾乞憐。香港人請謹記「邯鄲學步」的教訓,切勿為了「崇優」而拋棄自己原有的特點,「見賢思齊」正是華夏傳統的崇優精神。

Read more

移民變態論

那些為了避開1997中共統治,移民到西方民主國家的香港人,有多少會聲援對香港抗爭?說支持抗爭的,又有多少真是身體力行? 當年因為害怕中共極權統治,選擇離開香港移民的,到現在卻有不少支持中共打壓、迫害香港抗爭者。看見香港人受難,抗爭者被捕被打被殺,他們還覺得抗爭者該死。更詭異的是有人一方面同情六四民運人士,另一方面卻罵香港抗爭者。是因為自己離開太久就變得麻木,還是因為自己不敢反抗就說反抗的人搞事?抑或是移民後因為種族而自卑,以為和中共站在同一陣線就會有靠山? 即使是當地支持民主的香港人,實際上做的事也不多,很多只是口惠而實不至,甚至為了搶奪話語權,抹黑當地不同光譜的抗爭者;更甚者純粹因為私怨而誣衊其他抗爭者,破壞營救手足計劃。支持抗爭的海外港人已經不算多,還有些口口聲聲撐手足,卻做著分化離間、破壞團結的事,對得起去年六月以犧牲的眾多手足嗎?

Read more

反共毋須自貶

華人搞獨立運動,總喜歡貶低自己的傳統文化以及一些發源於本土的文化,盲目吹捧他族,尤其是歐美和日本。 清閉關落後 射波落華夏 滿清入關後,對外閉關自守,對內奴化人民,使本來屬於世界先進文明的中國變成遠遠落後於西方,使華人自卑,以為是華夏傳統文化令中國落後,於是把一切華夏傳統視為糟粕,甚至以漢字、漢語為載體的現代或新興文化也被貶低。由五四的「全盤西化」、「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時為實現來自西方的共產主義就大肆破壞傳統文化,以至現今部份港獨、台獨、滬獨人士及香港、台灣、上海部份本土派人士逢華(漢)必反,都反映了華人的自卑心態。 中共棄傳統 盛產劣文化 華人地區的本土文化不可能完全與華夏切割,而很多華人地區的本土派都忽視甚至鄙視一些具本土特色但有明顯華夏色彩的本土文化,把這些文化看成與現代中国低俗劣質文化同一水準,盲目崇洋,卻忽略了現代中国之所以產生低俗劣質文化,是拋棄自身傳統、學習西方糟粕的結果。這些人的心態還不如滿清時期的日本(江戶時代)、韓國(朝鮮王朝後期)、越南(中興黎朝、西山朝、阮朝),他們認為相對於滿清蠻夷,自己的文化才是華夏正統(例如日本《華夷變態》一書的主張)。但很多崇尚日本的本土派或獨派總忽略這一點,只著眼於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卻不了解所謂脫亞入歐只是學習西方的政治、軍事、科技等事物,以跟西方看看齊,傳統文化依然傳承。 部分本土派 崇洋反本土 現在香港華人文化不論是傳統文化還是現代文化,都被部份本土派、港獨派人士貶抑。例如水準不低、由本土香港人發起、有近五十年歷史的廟街歌壇,就因為唱的是粵曲、粵語流行曲、台灣的國語歌曲,就慘被部份本土派和獨派看成和大媽歌舞同類,還叫大媽去那裡唱。而西歐、美加白人的表演不論水準如何都是藝術。身為本土派卻盲目崇洋,貶抑本土民間文化,還叫外來人去破壞,這真是本土化嗎?本土派請認清事實,香港文化絕不能脫離華夏,與其整天用中文反華夏、暴露自己的無知、貽笑大方,不如多花時間了解本土文化,尤其是香港人始終以華人為主體,本土文化與華夏的關係更應深入研究,才是真正尋回香港人尊嚴的做法。

Read more

認清東亞關係

在19世紀末至1920年代,漢族和朝鮮族(韓民族)、琉球族對日本的立場迥異,是因為漢族受滿清直接統治、壓迫多年,淪為蠻夷,反之日本保留更多正統華夏文化,並以中華正統自居,即「華夷變態」。身為滿清藩屬國的朝鮮、琉球,內政沒有被滿清干預,相反滿清對藩屬行「薄來厚往」政策,使朝鮮、琉球等藩屬國從朝貢貿易中得到豐厚經濟利益,所以朝鮮心裡雖然瞧不起滿清,內部沿用明崇禎年號,稱清帝為「虜王」、清使為「虜使」,但仍然繼續向滿清朝貢;琉球就更因此頻密朝貢。由於滿清給他們利益,又沒有干涉他們的內政和風俗,本身他們對滿清的厭惡感並不高,日本卻入侵他們自己領土、強迫他們移風易俗,恰似滿清對漢人之壓迫;漢人被滿清視為比「外邦」還不如的「家奴」,而當時的日本並沒有對漢人不友善,漢人也認同自己與保留大量華夏文化的日本「同文同種」,因此把清日甲午戰爭的日軍視為驅除韃虜的「王師」,革命黨人也樂於和日本人親近。因此以日本之於朝鮮、琉球來類比對於中國(華夏、漢人)是不恰當的。 日本保留華夏傳統 滿清入主中原後,大肆摧毀漢族傳統文化,剃髮易服不但使成年及少年男性漢服傳承中斷,成年及少年漢族女性服裝也嚴重變異,只有嬰兒和幼童漢服傳承至今。漢族成年男女服裝變異,也使冠婚喪祭等禮俗產生大變化。滿清的奴化政策,為統治需要而篡改古籍、扭曲先賢思想,又大興文字獄,令中國傳統學術思想被摧殘。滿清漢族知識份子看見日本保留華夏傳統文化、服飾,並加以發展,悠然神往,正是漢民族意識的反映,欲借日本之手興漢排滿。後來的日滿合流以及侵華,當時根本始料不及;況且此一時彼一時,不能因為日本後來侵華對中國的傷害而抹煞協助推翻滿清之功勞。正如日本滅掉琉球國,壓迫琉球人,破壞琉球文化,導致二戰時期不少琉球人為美軍帶路去對抗當時壓迫他們的日本,到現在屬於日本國民的琉球人卻反對美軍繼續駐軍一樣。美治時期的琉球政府是軍政府,而日本本土在戰後卻是民主化,加上中共對琉球的威脅,也影響琉球人的選擇,難道又要打著民族大義的旗號去罵琉球人忘記了亡國之恨?至於朝鮮半島,無論是1598年的壬辰倭亂,還是本來獨立的大韓帝國亡於日本,無論事實上還是感情上看,日本對於他們顯然是傷害、摧殘遠大於好處,又怎能將之與日本近代對中國的影響類比? Reliable bitcoin tumblers. Best bitcoin mixers with real reviews. Bitcoin mixing services. 東亞復興必先滅共 現在的中共對於香港,以至真正認同漢文化正統的華人而言,乃滿清與二戰日本的混合體,對於朝鮮半島和琉球也是一大威脅,真正為中國、朝鮮、琉球人著想,就應反中共到底。中共滅亡,東亞方可真正解放,才有機會和歐美分庭抗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