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語文雜談
港獨派有不少分支,正如春秋戰國時代有諸子百家,各家爭鳴之間互有吵鬧,有公仇有私怨,也有真理越辯越明。適逢鍾卓玲女士搞廣東話文學眾籌成功,在本土派內引起討論應否以廣東話入文的風波,筆者便借此良機討論一下香港應以甚麼為語言。
Read More如果是因為華夏傳統的血緣等級觀念而反華夏,那就更不要崇日崇韓,近現代日韓的尊卑上下觀念比起華人地區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真是不認同華夏而認同西洋文化,還是先練好英文或任何一種西洋語言吧。除此以外還要深入了解並實踐西洋文化,例如過洋節為主(具體視乎個人選擇的文化而定),日常飲食以吃西餐為主(在香港難找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正宗料理,多是多國混合或豉油西餐,可以不必太講究。除非自行煮食),偶爾才吃唐餐,也要接受西方人的禮儀(一般較華人地區常見禮儀較多身體接觸),這才是真正全盤西化,脫離華夏。香港就算以華夏文化為主,也是會包容其他文化,只是有主次之分。只要不是想取代華夏文化,不必擔心會受到歧視。 文革之後很多華夏傳統在大陸失傳,有不少近年復興的傳統習俗是學港澳台,所以本土絕不能不講華夏,華夏是幹,其他是枝,但枝如果全部被斬,整棵樹就會枯死。日本得到國際尊重,是因為他們學習西方的同時並沒有和自身傳統割裂,更不會否定「大和」。近代所謂「脫亞入歐」也是指政治體制、科技等學習歐洲,而非拋棄傳統。近代的政治體制、科技很多亦非歐洲傳統事物,而是近代產物。況且日本要求的是「和魂洋才」,「崇洋」卻不「媚外」,即是「我並不比你差,但我學習你的優點,令自己更好」。 無論是個人、家庭、組織、國家、民族,若要真正強大,這種自尊自重、莊敬自強的精神乃不可或缺。所以香港人絕不應因為華夏文化當中有糟粕就全盤否定、脫離華夏,而是發揚優點,檢討不足,通過學習他人優點去自我完善。正如一個有缺陷的人,也要先承認自己缺陷,再發揮自己長處,令自己變得更好,甚至做得比健全的人更好,而非否定自己、搖尾乞憐。香港人請謹記「邯鄲學步」的教訓,切勿為了「崇優」而拋棄自己原有的特點,「見賢思齊」正是華夏傳統的崇優精神。
Read More5月14日中西區區議會喺財務委員會表決通過由港語學申請$20,000嘅「中西區故事廣東話徵文計劃」,意味首次有公帑支持廣東話嘅文學計劃,並且用地區為主題徵集文章。 港語學主席陳樂行代表出席會議,佢表示希望透過徵文比賽培養中西區嘅鄉土情懷同人文精神,並且印製1,000本文集送畀中西區中學同社區。佢希望,透過社區人嘅母語記錄中西區嘅故事點滴,從而建立同埋重振香港人嘅文化精神。 有區議員對表示讚賞,認為喺政府大推「普教中」(以普通話教中文科)、唔平等嘅情況下更加應該要搞活動發揚粵語文化;亦有區議員擔心學生對廣東話文學比較陌生,活動比較單調。陳樂行指,由於今次係首次申請,根據區議會條例預算只能以$20,000為上限,希望下次申請可以增加工作坊、講座等,培養新一代廣東話嘅文學人才。 根據港語學提交嘅計劃書,徵稿期將會係5月至9月30號,11月會公布賽果。陳樂行話,佢亦都正喺其他區議會申請類似嘅徵文計劃;如果想跟進最新消息,可以留意「港語學廣東話徵文比賽」Facebook專頁。
Read More恭喜發財,多聞TOHK仝人同各位讀者拜個早年!祝各位讀者新春大吉、闔家平安、身壯力健、新年行好運!
Read More文章有價,請課金支持作者繼續報道新聞及撰寫專欄抵抗加拿大紅媒,為加拿大港僑發聲。支持易博,即係支持你自己! 筆者想介紹一下八十年代末當紅的樂隊Raidas,現在很少人提及,但其音樂水準是在後來者難以找到的高。當年不少音響發燒友都喜歡在街上大播《吸煙的女人》、《傳說》。 先介紹一下樂隊成員。因為供樓的關係,音樂人黃耀光忍痛拒絕了加入顧嘉煇樂團,不過在1986年他還是組成了自己的樂隊。他登報徵歌手,與酒廊歌手陳德彰一拍即合,然後找來拿了幾個文學獎的大學生林夕,組成了Raidas,自此三個人的人生迎來巨變。蔣志光原本有意加入,可惜簽了賣身契給寶麗金,結果以「小光」筆名擔任助理監製。此外,Raidas的填詞人若愚,正是著名歌手黃凱芹。表面上Raidas像達明一派一樣是二人組合,但其實是四人加一位客串。 黃耀光的英倫電音、陳德彰的唱功、林夕的華夏式歌詞、蔣志光與黃凱芹的唱作全能,個個都獨當一面。有網友說,如果Raidas無在1988年拆夥,即使Beyond樂隊再天才橫溢,也無法成為樂壇傳奇。歷史沒有如果,但以音樂水準來說,Raidas的確技高一籌。 《別人的歌》感情真挈,因為這正是陳德彰自己的故事:「曾用真心認真唱 藏著辛酸的歌觀眾的聲音卻 常比它更響」觀眾聽的是那首歌,而不是酒廊歌手的歌藝,因此即使酒廊歌手真心去唱,卻被觀眾的聲音蓋過,酒廊歌手的角色只是帶出觀眾對那首歌的記憶,唱得好不好也無人關心。「其實掌聲屬於那 人盡皆知的歌演唱的歌手卻 如永沒名字」因此,觀眾拍掌也只是俾面歌,而不是歌手。「別人的歌 別人風光藏著我一生痛楚但我不甘心 永遠灰暗如同陪襯不相信就這般 無聲的度過」一般酒廊歌手可能只當打工,不會想紅,不過陳德彰不同,他是要做歌星的,因此在別人風光底下撈些錢並不是他,他不甘心永遠灰暗,不相信就這般無聲的度過。這也是不少香港人的心聲,香港青年不甘心一世成為奴工,不甘心永遠灰暗。金麟豈非池中物,一如風雲便化龍。當陳德彰遇上黃耀光,以Raidas樂隊出道,迅即憑《吸煙的女人》、《傳說》等名曲大紅大紫。當時張國榮亦去了韓國發展,香港市場正是Raidas的最佳舞台。「台下熱烈射燈正閃亮像千盞欣賞眼睛從前願望逐漸變真實如像看見聽眾 個個細聽我的歌」正說出他們出道後願望成真之事。 這首歌是該隊樂隊其中一首最紅的歌。如果說九十年代歌曲全是情情塔塔的冧歌,或喊苦喊忽的情歌,這首歌表現出的情感正是未出頭前的辛酸,以及對發圍的渴望。只要有這個心,人就是人,而不是奴隸。雖然這首歌頗為傷感,卻不消沉。 《傳說》正是林夕成名作,歌詞大量引用唐滌生《紫釵記》戲曲的元素,全篇用文言文書寫,例如:「小玉典珠釵 鉛華求長埋祝君把新歡 乘龍投豪門我要是變心 有誰為我盡情罵小玉休相迫 檀郎無忘情三載失釵鳳 瑤台求重逢我叫天搶地誰過問」「 庵中孤清清
Read More華人搞獨立運動,總喜歡貶低自己的傳統文化以及一些發源於本土的文化,盲目吹捧他族,尤其是歐美和日本。 清閉關落後 射波落華夏 滿清入關後,對外閉關自守,對內奴化人民,使本來屬於世界先進文明的中國變成遠遠落後於西方,使華人自卑,以為是華夏傳統文化令中國落後,於是把一切華夏傳統視為糟粕,甚至以漢字、漢語為載體的現代或新興文化也被貶低。由五四的「全盤西化」、「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時為實現來自西方的共產主義就大肆破壞傳統文化,以至現今部份港獨、台獨、滬獨人士及香港、台灣、上海部份本土派人士逢華(漢)必反,都反映了華人的自卑心態。 中共棄傳統 盛產劣文化 華人地區的本土文化不可能完全與華夏切割,而很多華人地區的本土派都忽視甚至鄙視一些具本土特色但有明顯華夏色彩的本土文化,把這些文化看成與現代中国低俗劣質文化同一水準,盲目崇洋,卻忽略了現代中国之所以產生低俗劣質文化,是拋棄自身傳統、學習西方糟粕的結果。這些人的心態還不如滿清時期的日本(江戶時代)、韓國(朝鮮王朝後期)、越南(中興黎朝、西山朝、阮朝),他們認為相對於滿清蠻夷,自己的文化才是華夏正統(例如日本《華夷變態》一書的主張)。但很多崇尚日本的本土派或獨派總忽略這一點,只著眼於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卻不了解所謂脫亞入歐只是學習西方的政治、軍事、科技等事物,以跟西方看看齊,傳統文化依然傳承。 部分本土派 崇洋反本土 現在香港華人文化不論是傳統文化還是現代文化,都被部份本土派、港獨派人士貶抑。例如水準不低、由本土香港人發起、有近五十年歷史的廟街歌壇,就因為唱的是粵曲、粵語流行曲、台灣的國語歌曲,就慘被部份本土派和獨派看成和大媽歌舞同類,還叫大媽去那裡唱。而西歐、美加白人的表演不論水準如何都是藝術。身為本土派卻盲目崇洋,貶抑本土民間文化,還叫外來人去破壞,這真是本土化嗎?本土派請認清事實,香港文化絕不能脫離華夏,與其整天用中文反華夏、暴露自己的無知、貽笑大方,不如多花時間了解本土文化,尤其是香港人始終以華人為主體,本土文化與華夏的關係更應深入研究,才是真正尋回香港人尊嚴的做法。
Read More加拿大外交部長商鵬飛(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英國外相藍韜文(Dominic Raab)及澳洲外交部長裴恩蘭(Minister Marise Payne)就中国擬在香港實施國安法一事,發表聯合聲明。 Joint statement by UK Foreign Secretary Dominic Raab, Australian Foreign Minister Marise Payne and Canadia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