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寫法並無一尊

現在漢字標準寫法筆畫與一些人印象中不同,有人認為是曼德拉效應,我不敢苟同。從前電腦未普及,同一個字往往有多於一種常見寫法,所以不同人所學的寫法不同也很正常。另外就是書法字體常會增減筆畫,例如我小時候常常看見「庄」寫成「庒」,「潤」的「王」部件寫成「玉」,都不能算錯。還有一些是漢字由演變過程中部件形狀的變化以及增減,例如「具」字甲骨文和小篆是兩橫,金文是一橫,古代楷書兩橫三橫皆有。還有就是一直以來寫錯字的人很多,我由四歲開始捉人錯字,三十多年來香港人的漢字程度沒多大進步,很多人錯了多年也不知道,現在打字多寫字少就更不了解筆畫。

漢字的意義也不是純粹看字型,同一個字古今意義不同很常見,又多假借,甚至有些是兩個字意義互換(例如「來」和「麥」),看古文要看前文後理,常用「互文」方式來推定意義。若真有曼德拉效應影響漢字寫法,應該會出現一些特定版本的古文有文句不通或文義轉變的情況,類似英王欽定本《聖經》用字的變化導致文義改變,況且這種改變也只出現在英王欽定本中,不見於其他《聖經》版本。

如果有某個特定版本的漢文文獻出現文句變化與認知不同,又或者特定版本的文獻中某字寫法改變(假設《康熙字典》「具」字由兩橫變三橫),就有可能是曼效。此外,漢字結構演變過程對於大部份漢字使用者而言並非常識,現有通行寫法往往經過不少部件形狀的訛變,不等同符合原始字形的正確寫法,也就未必一定存在「大部份人認知當中的正確寫法」,不同於拼音文字一般不會於語音沒轉變的情況下改變串法,於是現時某些字的標準寫法與過去所學的不同是否曼效就更難確定。如果是發現特定版本文獻某個字寫法改變,就有可能是曼效,但也只代表是那一份文獻因曼效改變,不代表該字的正確或通行寫法有受曼效影響。如上文假設《康熙字典》的「具」字寫法有變,也只限於《康熙字典》本身,不代表近年「具」字通行寫法是由兩畫變三畫是由於曼效。

-------------------------------------------------
支持《多聞》眾籌計劃,我們目標是集資12萬加元,這筆錢遠不夠在報紙買頭版,但可支持《多聞》抗共2年!
Bank interact 課金給《多聞》:tohk928@gmail.com
Subscribe us in:
Telegram Channel:
https://t.me/tohknew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多聞-117598966317804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OHKNEWS
Reddit:
https://www.reddit.com/user/TOHKnews

Share this article to: